查看原文
其他

遇见就业星(26)| 刘学真:求知路道阻且长,用真功行则将至

易班发展中心 巢湖学院学工在线
2024-09-02

刘学真,男,汉族,中共党员,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团结同学。曾获校园记者大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安徽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等荣誉。2021年考取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获“硕士新生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2023年顺利通过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交叉培养硕博连读答辩,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荣获“浙江工业大学博士新生奖学金”。


汤山脚下好读书

刘学真的家乡在安徽省亳州市的一个农村,父母从20岁左右起就一直在北京打工,期间陆续有了三个孩子。刘学真的父母吃过苦,所以一直很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拼尽一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对刘学真的人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知道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终于,2017年刘学真通过高考入读巢湖学院,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那年9月,刘学真在母亲的陪同下,坐上南下的火车来到巢湖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启了与巢湖学院的不解之缘,这里天蓝地绿、水秀山明,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吸引住了这位懵懂的少年。

其实,吸引住刘学真的不仅仅是校园美丽的风景,还有那浓郁厚实的校风学风。本科四年,令刘学真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时常坐在图书馆的沙发上,看一整天的书,浮躁的心就会慢慢地静下来,这过程令他十分享受。那时候,刘学真经常在图书馆温故预习专业课知识点,这个过程中,他还摸索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笨”方法。因为刘学真觉得自己是一个反应很慢的人,所以他想要记住一个新知识点,就会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资料去帮助自己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如此循环往复,他不仅专业知识学的很扎实,徜徉在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中,也极大地扩展了他的知识面。正所谓天道酬勤,刘学真先后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在同学中还是极少的!这些勤奋的经历为刘学真以后走上科研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学真始终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必由之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大三时,刘学真加入了电子工程学院的智能创新协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期间他独立完成了电子琴的制作、学习西门子PLC的编程知识并参加了安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帮助他巩固了专业技能,开拓了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因为是三年级才加入协会的,起初刘学真总以为自己入之晚矣,很难受益,但实践却告诉他“当你意识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这句话是对的。刘学真最骄傲的事是能够在本科时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这给身兼学习委员的他带来了更强的责任感,也让他更加不求索取地为班级同学去做好服务。回忆大学时光,刘学真说“虽然大家对我三年的付出非常认可,但如今自己时常会反思过去的工作,还是发现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尽职尽责,这种愧疚感一直鞭策着自己要努力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刘学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他先后在大二和大三时遇到刘雪刚与方愿捷两位老师,他们不仅是刘学真的恩师,也是他学习的榜样。刘雪刚老师的求学经历令刘学真印象深刻,因为刘老师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对学习和生活总保持认真和向上的态度,令自己赞叹。方愿捷老师博学多才,让他折服,并下定决心要成为他那样的人,方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上心,为同学们提供考研复习场所,疫情期间督促大家复习打卡,执着而令人感动。两位老师的事迹与教诲总能给予刘学真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克服科研和生活上的重重阻碍。

汤山脚下好读书。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刘学真在巢湖学院收获了学识与能力,2021年他顺利考取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给自己的本科学涯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抬头望天上微星,远处汤山映眼中。侧耳倾听身旁草,又是一年夏虫鸣。此时应是离去人,却似入巢二年时。心中回忆四年往,感慨大学千百事。”刘学真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爱恋。


屏峰山麓勤悟道

2021年9月,研究生开学,刘学真带着人生新的愿景来到位于杭州的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望着大巴车的窗外,刘学真却觉得离开了熟悉的巢湖,一切都是陌生,对于新的未来他还有些无所适从。在工大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朋友很少以及不太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他时常后悔来到这里。为了尽快适应新生活,刘学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状态进行了调整,经过近半年工大学习生活的磨合适应,逐渐适应了这里,并积极地投身到科研当中。刚进入导师课题组时,刘学真便确定了科研方向,开始静下心去做未来三年的学业规划,减少参与无用的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刘学真的硕士阶段科研方向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涡扇发动机寿命预测,是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领域,该方向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用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训练提前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当新的传感器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便可以直接获得该设备的剩余有用寿命,因为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他成功发表SCI论文1篇,并获得了“硕士新生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

别看刘学真现在挺了解自己的科研方向,这一路走来其实可以用“坎坷”两个字来形容。当他第一次读英文文献时,整整花了两个星期都无法明白其方法原理,期间与师兄们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才把这块“硬骨头”啃掉。半年过后,刘学真逐渐认识到论文中被提出的方法所涉及的知识就像一颗参天大树,如果想把它搞明白,就需要顺着“树干”去寻根究源,因为大部分方法都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被提出的,把经典的方法搞明白,就可以大大加深对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不仅科研上有迷茫,刘学真对人生也曾迷茫过。研二快结束的时候,他遇到人生的一个岔路口,即面临着找工作还是读博的抉择。一方面,刘学真想尽快工作挣钱帮父母分担压力;另一方面,也想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在刘学真一筹莫展、举棋不定的时候,是家人、老师的建议和支持,让他鼓起勇气去参加了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博连读答辩,好消息是他顺利通过了答辩,获得了读博士的机会;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他的博士阶段又要换科研方向从新开始了。面对新方向新挑战,刘学真自嘲“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充满着各种惊喜与惊吓。”他坚毅的告诉自己:一切都不是问题。

博士阶段学习已经快一年时间了,刘学真明显感觉到科研的压力相较于硕士阶段上升了很多,但因为有本科、硕士阶段的良好积淀,他也逐渐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延续了优秀的品质,获得了“博士新生奖学金”。学术没有尽头,科研没有捷径,面对未来可能碰到的各种挑战,刘学真认为制胜法宝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唯有冷静处事,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和抗压能力,才能在困难重重的科研道路上取得成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刘学真出身农村,圆梦大学,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研究生到博士,没有谁曾猜到他能有今天的成绩,他却靠执着与认真走上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梦幻之旅。他励志进取,笃行不怠;他热爱读书,善于思考;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善于规划,敢于追梦。刘学真就是从巢湖学院这样一所地方二本院校开启了成就不凡的人生新篇章!他,值得所有人喝彩!

🐾文 字 | 电子工程学院

🐾图 片 | 刘学真

🐾排 版 | 王茗轩

🐾初 审 | 阮紫萱

🐾责 编 | 陈荣光

🐾审 稿 | 华紫武

🐾声 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如对学校学生工作有意见建议,请联系我们。xgbz@chu.edu.cn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览全文

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巢院学子受灾临时困难补助已开启!

欢迎来电!2024年暑期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开通啦!

遇见就业星(25)| 盛宇龙:在志愿服务中绽放青春,在奋斗实践中书写人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巢湖学院学工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